FEP擴口管和普通塑料管(比如PVC、PE管)的擠出過程,乍看都是“塑料加熱變軟再成型”,但細節上差別可不小,就像做蛋糕和做面包,都是揉面烘焙,手法和講究不同。
1.材料“脾氣”不同,溫度控制是關鍵
普通塑料管(比如PVC)加熱到150-200℃就差不多能軟化流動,溫度范圍比較寬,有點小波動也不容易“鬧脾氣”。
但FEP是“高要求選手”,屬于氟塑料家族,熔點高達260℃左右,而且對溫度特別敏感:溫度低了,熔體像凍住的蜂蜜,流動不暢,容易擠出“疙瘩”;溫度高了,又會分解變質,管子容易變脆、變色。所以FEP擠出時,從進料段到機頭的每一段溫度都得控制,像給精密儀器調參數一樣,差個5℃都可能出問題。
2.模具設計:普通管“走直線”,擴口管多了“擴口”這一步
普通塑料管擠出,模具主要負責把熔體塑造成固定的圓管形狀,就像用模具壓餅干,出來是啥樣就是啥樣,后續頂多切個長度。
但FEP擴口管不一樣,除了擠出直管,還得在管口加個“擴口”工序——可以是擠出后趁熱用專門的擴口模具“撐”出喇叭口,也可以在擠出模具末端直接設計擴口結構,讓熔體剛出來就被定型成帶擴口的形狀。這一步對時機和力度要求高:FEP冷卻快,得趁它還軟的時候,力度太大會裂,太小又擴不起來,比普通管多了一道“精細活兒”。
3.牽引和冷卻:FEP更“嬌氣”,得慢慢“哄”
普通塑料管擠出后,牽引速度可以稍快,冷卻用水冷就行,因為材料定型快,不容易變形。
FEP管卻得“慢工出細活”:牽引速度要和擠出速度嚴格匹配,稍微快一點就可能把管子拉細、拉歪;冷卻也不能急,通常先用風冷慢慢降溫,再用水冷定型,要是一出來就潑冷水,熱脹冷縮太猛,管子容易開裂或內應力過大,尤其是擴口部位,很容易因為冷卻不均“縮回去”。
4.材料純度:FEP是“潔癖”,普通管相對“隨意”
普通塑料管(比如PE)里可能加些填充料、色母粒,對雜質沒那么敏感,偶爾混點小顆粒可能也不影響使用。
但FEP擴口管常用來輸送高純度液體(比如半導體行業的超純水),材料里不能有半點雜質——擠出前把FEP顆粒烘得干干的,避免受潮產生氣泡;擠出機里也得干干凈凈,不能有殘留的其他塑料,不然污染了FEP,管子就會出現針眼、黑點,直接報廢。就像做無菌食品,全程都得“無菌操作”。
簡單說,普通塑料管擠出像“批量生產饅頭”,講究效率和基本形狀;FEP擴口管擠出更像“手工定制點心”,對溫度、精度、純度都要摳得特別細,尤其是多出來的“擴口”步驟,更是考驗手藝~